您的位置:首页 >> 教职员工 >> 谢广明

2013年5月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(2013.05, CCTV News Channel)


2011年4月16日 北京电视台《魅力科学》专访工学院谢广明副教授(Beijing,BTV Scince & Education Channel, <Fantastic Science> program)

4月16日18:40-19:00,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《魅力科学》栏目对工学院谢广明副教授的专访节目。在节目中,谢广明副教授就机器狗的比赛以及机器鱼的研发做了详细的介绍,展现了工学院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成绩。

《魅力科学》是北京电视台最知名的科学类栏目,以“科学好看、科学好玩、科学改变生活”为创作理念,充分运用故事化、悬念化的表现手法,结合不同的题材类型、赋予节目或轻松谐趣、或悬疑凝重的氛围,传递科学知识,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。
 
节目的博客链接(Blog Link)
节目的在线视频链接(Video Link)


2010年12月 《科学新闻》第24期 对我的采访报道

谢广明: 一个青年教师的普通样本

http://www.science-weekly.cn/skhtmlnews/2010/12/1319.html

(可惜没有时间校稿,有些地方不准确哈!)

“或许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,科研也成了有钱人的消遣。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科研恐怕成了一种奢侈品。”
 
王玲
 
北大未名湖,暖风拂过,涟漪微起。一条头顶天线、通体乌黑的机器鱼在水中悠游,后面两条橙色的真鱼紧追不舍。岸边,谢广明和他的学生们兴奋不已。
 
令他们兴奋的不仅是机器鱼能够像真正的鱼一样在水中游动,更重要的是机器鱼影响鱼群行为所产生的“群体智能”。“想象一下,未来的某一天,你想吃草鱼,直接租一条仿生机器草鱼放在水里,引一群草鱼游过来了!”谢广明在一次演讲时笑着向听众介绍“群体智能”。
 
从数学到控制理论,再到仿生机器人,一路走来,谢广明还是像一个在“科学海岸”上拾贝壳的孩子,有过迷茫、沮丧,但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科研梦想。
 
初见谢广明,梳着颇具艺术气息的马尾辫,清瘦,讲话语速缓和,并不像地道的“北京侃爷”。
 
1996年,谢广明在清华本科毕业,拿到了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的双学位。“当时我有很多同学都选择出国深造,因为恋家,我选择在本校继续读研。”他坦言,“由于走了一些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,所以保研有两个方向可以挑,一是经管,二是自动化。但在那时候,和经济沾边的专业是冷门专业,觉得跟科学研究距离比较远,所以自己选择了自动化专业。”
 
谢广明的科研之路开始得并不是很顺利,甚至一度曾经想放弃,但幸好他咬牙坚持了下来,现在,他成为可以指导博士生的副教授。
 
科研苦乐
 
“一直希望自己做的是能够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,”谢广明解释,“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做仿生机器人的原因,既能结合自己的数学及控制理论基础,又能实实在在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。”
 
然而做智能仿生机器人涉及到的“软件”“硬件”和纯理论相比要复杂得多。从机械到控制,再到芯片等等都需要精通,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团队是没有办法做这样的课题的。
 
事实上,谢广明也为这个问题苦恼。北大本身就是一个文理见长的学校,工科的力量相对薄弱,工科的招生更加困难,“很多工科学生会想到哈工大、上海交大、西安交大去读研究生,北大的工科氛围弱,对学生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。”谢广明说,“北大工学院的招生名额也很有限,学院对于招生需要的经费也有要求,对于还不是‘大牛’的副教授来说,还是有些吃力的。如果三年才招到一个学生,整个课题的持续性便会被打断。”
 
谢广明表示,经过摸索以及和实验室的其他老师一道研究,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的管理模式,让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既能在小方向里得到锻炼,又能够与其他方向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学习。
 
学生不够并不是困扰他的唯一问题。“毕竟考核方式还是以发表文章为准,指导学生做出‘机器鱼’,帮助他们参加比赛,这在考核中是不算的。”谢广明显得有些无奈,“虽然自己做的应该是应用型研究,但是理论更容易出文章,为了达到要求,不能有松懈。”
 
当然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情。短短的几年间,他拿到了若干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成为真正科学家的一块“试金石”,并且,他带领学生做的仿生机器鱼在全国的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。
 
科研成为奢侈品
 
每个月打到工资卡的实际金额只有不到4000块钱,这就是谢广明一家四口一个月的生活费,拮据是肯定的,“还好,北大有临时的房子住着,买房是不想的。”谢广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,自己的岳父岳母偶尔也会支援他们一些,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。而妻子为了照顾两个女儿不得不放弃工作,在家做“全职太太”。
 
“几年前,去过一次外地旅游,那里没有北京的拥挤,空气是清新的,树木也是常绿的,那一刻真的很想离开北京”,谢广明坦诚,有时压力会让他产生逃离的想法,“但北京也是我的家,我也不舍得北大自由的学术人文环境,还有我的学生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!”
 
“或许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,科研也成了有钱人的消遣。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科研恐怕成了一种奢侈品。”谢广明感叹。
 
但是无论如何,谢广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科研梦想。他在博客中写道:“科研是我喜欢的事情。目前这个社会,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能够干自己喜欢的事,同时还能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。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,从小就有的好奇心,求知欲,都转化为了目前科研中的活动。有所进展,非常快乐;遇到挫折,也为之懊恼。探索的感觉,非常美妙。然而,探索永无止境,喜悦之感要想持续,必须要不断有所突破。为了获得更大的快乐,更持久的快乐,我必须要把科研做好。”
 
科研已经成为谢广明生活中的习惯。■
 
《科学新闻》 (科学新闻2010年第24期)

 


2010年11月13日,参加第二届TEDxBeijing年会,主题是“创意无疆”。TED是一个一年一度的会议活动,它邀请世界上的思想领袖与实干家来分享他们最热衷从事的事业。“TED”由“科技”、“娱乐”以及“设计”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,这三个广泛的领域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。

TEDxBeijing是TEDx大会在北京的官方名称。自成立以来,TEDxBeijing一直秉承着“传播有价值的思想”的精神,致力于创造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交流平台。来自各个领域的一流思想领袖和实干家都可以通过成为演讲者、听众或是爱好者参与TEDxBeijing。http://tech.sina.com.cn/z/TEDxBeijing2010/index.shtml

视频链接: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IgL1xM7rp1Y/



2010年7月4日, 参加科学松鼠会组织的论坛《果壳时间》第二期主题活动“沟通未来”,做主题演讲《We, Robots——我们,机器人》,视频链接:http://www.tins20.com/video-1.html


2010年1月10日,中央电视台《我爱发明》栏目报道了北大的多机器人协作的相关研究。节目视频连接:http://space.tv.cctv.com/video/VIDE1263132364390881 从14分14秒开始。


2008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了北大主持创立的机器人水球比赛,记者介绍:正在苏州举行的2008机器人世界杯上,首次列入比赛项目的机器鱼水球比赛,吸引了大量观众。这是由我国提出的比赛项目第一次列入这项国际顶级大赛。

(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高级工程师 李卫国)在水下、水中机器人这方面,我们是处于领先地位。(因此)这个比赛不但是我们国内自己提出来的,(比赛)标准也由我们来制订。
 
(记者王晓洁)刚才参赛队员告诉我,在鱼的头部安装的是控制芯片,尾部有三台电机,通过电机摆动一定的角度,实现了鱼儿的游动。我们试试把这只鱼放到水里。您会发现,它只是呆呆地浮着不动。实际上,真正相当于人类大脑的是那边的那台电脑主机,只有当电脑发出指令之后,鱼儿才会活泼地游动起来。
    比赛时,电脑根据事先编制的智能性程序,判断现场情况并发出指令,人不能进行任何干扰。而由于水的波动性,水中赛球,比陆地更有难度。
   
(北京大学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 博士 谢广明)你让它停它可能还在漂,所以很难很精确地控制它,所以导致你必须设计更好的智能控制算法。
机器鱼可以用于水下探测等领域,而将来它的外观也会更加小巧漂亮,有可能成为宠物,在您家的鱼缸里自由游弋。
 


2006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最佳集合—《人物新周刊》春节特别节目


2006年10月9日 中央电视台整点新闻:首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在经过4天激烈的比赛后圆满落幕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四腿组、小型组等8大类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不俗战绩。

 而在最热闹、最好看的四腿机器人足球赛中,各队参战的机器狗发挥出色,在调整程序、适应场地后,都是越战越勇。而最终北京大学队以总积分第一,获得冠军。

  北京大学代表队 指导老师 谢广明:这次比赛的过程也非常不容易,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,过五关斩六将,特别是其中碰到一些很强的对手,像科大、厦大,我们也通过这次比赛加强了和一些队伍的交流、合作。

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教授 陈小平:我们希望以此为一个窗口,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RoboCup,并且有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交叉领域的研究当中。

 http://news.cctv.com/science/20061009/101081.shtml